经历过战火的磨难,世界人民终于重新得到了盼望已久的安宁。在这个百废待兴,万物复苏的年代,世界杯也追随时代的步伐,重新走上了正轨。接下来,就带大家踏上阔别12年之久的1950世界杯大舞台。
整体概况
参赛球队:13支,6支欧洲国家队,2支北美洲国家队与5支南美洲国家队。
历史意义:第四届世界杯,二战后的首届世界杯赛。
相关主题:让足球回归生活。
比赛时间:1950年6月24日-1950年7月16日。
比赛地点:巴西的6座城市。
决赛回顾:乌拉圭2-1巴西
由于赛制的特殊性,本届比赛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决赛。在1950年的世界杯,13支参赛球队首先分为4个小组进行小组赛,之后4个小组头名晋级下一轮的比赛,并组成所谓的“冠军小组赛”。各支球队相互交手后,战绩最佳的球队就成为新科世界杯冠军。
说来也巧,冠军组的第三轮比赛恰好是小组前两名之争,这也就意味着胜出的一方将顺利捧杯。在里约热内卢接近20万热情的主场球迷面前,巴西队当然不愿放过如此夺冠良机。
在比赛的前45分钟,巴西借助天时地利人和压得对手简直喘不过气。虽然平局足以让桑巴军团如愿以偿,但他们并没有选择保守,希望用暴风骤雨般的进攻彻底将对手摧垮。如果不是乌拉圭后卫巴雷拉(Obdulio Varela)与安德拉德(Victor Andrade)发挥出色,恐怕东道主早已在45分钟后遥遥领先。不过巴西队还是在比赛第47分钟首开记录,福里阿卡(Friaca)的进球帮助球队1-0暂时领先。
看到胜利的天平越来越倾向于本方,巴西队开始有些飘飘然。而就在此时,不服输的乌拉圭人开始了绝地大反击。终于在20分钟后,边锋席吉亚(Alcides Ghiggia)边路突破后助攻队友斯齐亚菲诺(Pepe Schiaffino)扳平比分。接下来的十多分钟里,乌拉圭人依旧咄咄逼人,并由斯齐亚菲诺再入一球,击碎巴西人本土加冕梦想的同时也将雷米特杯从他人手中再度夺了回来。
缘何而起?
二战让不少国家变得伤痕累累,体育运动亦是如此,许多国家因忙于重建而无暇顾及世界杯赛。尽管如此,FIFA还是决定将世界杯提上日程。
国际足联本希望在1949年正式恢复世界杯,但由于种种原因巴西方面还是决定在世界杯停摆12年后,也就是1950年正式举办了这一体育盛宴。由于没有其它备选方案,FIFA也只能遵从东道主的意见。
金靴奖
阿德米尔(Ademir)-巴西(9球)。
重要创新
无淘汰赛制。
英格兰终于派出代表队。
奖杯被正式重新命名为雷米特杯
替补?
球场如战场,球员轻伤不下火线的传统习俗依旧无法在本届杯赛打破。
最精彩比赛:美国1-0英格兰
英格兰的首次世界杯之旅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3场小组赛过后,之前信誓旦旦的三狮军团就不得不打道回府了。
在首场比赛中,英格兰以2-0的比分兵不血刃地战胜了智利队。不过在接下来对阵美国队的比赛中,他们可以说把洋相出尽了。
我们不妨先看一组对比:世界杯之前英格兰曾在热身赛中分别战胜了意大利与葡萄牙等多支强队,而美国则输掉了近来的7场比赛,进2球丢45球的战绩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可就在这么一场看上去强弱分明的比赛中,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比赛进行到第37分钟时,身为高校教师的美国队员巴尔(Walter Bahr)在25码处来了脚买彩票似的射门,英格兰国门威廉姆斯(Bert Williams)对这样软弱无力的脚法压根没有在意,只打算慢悠悠地去抱住皮球。可就在这时,一个身穿美国队服的身影从半道杀了出来,甩头将球顶入网窝,这个人就是美国队的“天降神兵”加特金斯(Gaetjens)。
威廉姆斯此时方才意识到大事不妙,只可惜为时已晚,扭过头一看皮球已经静静地躺在球门当中。最终90分钟过去,加特金斯全场最(唯)佳(一)的进球帮助美国队力克强敌,上演了世界杯的逆袭神话。远在千里的英国媒体们得知这一消息都惊呆了,由于当时没有视频直播,他们认为前方传来的报道把10-1登为了0-1,就自作主张在第二天的报纸上都刊登了英格兰10-1美国的消息。后果嘛,大家都懂的。
另类踢法
由于菲律宾,印尼以及缅甸的集体退出,参加世界杯的名额就这样落到了印度队头上。可就在小组赛抽签之时,印度足协宣布他们也不玩了。
关于印度退赛的说法目前有很多种。众所周知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度,而此次他们宣布退出世界杯的原因正是1948年之后FIFA不允许球员光脚踢球。再加上缺乏纪律性与高昂的路费,阿三们的世界杯梦想终究还是破灭了。
其它未参赛国家
法国:主办方与球队之间关于比赛低点安排未达成妥协,一气之下高卢雄鸡决定退赛。
苏格兰:由于英格兰的存在,早已获得参赛名额的苏格兰不得不将参赛权让给大哥,自己退居幕后。
阿根廷:俗话讲一山难容二虎,在与巴西足协产生重大分歧后决定用退赛为自己正名。
日本与德国:因政治等多方面因素被FIFA禁赛。
最冲突
如同上文提到的那样,第一阶段小组赛的各场比赛并没有被安排在同一座城市,这也就意味着不少球队需要跋山涉水来进行一场小组赛。作为东道主,巴西队在赛程方面占尽了优势,没有一场比赛需要他们远走他乡。在里约热内卢,巴西队完成了2场比赛。至于其他比赛,都在相距不远的圣保罗进行。
欢迎回来
只有2名球员是1938年世界杯的老面孔:瑞典队的尼尔森(Erik Nilsson)以及瑞士队的前锋比克尔(Alfred Bickel)。
天堂的足球赛
防守大师意大利队在本届世界杯小组赛阶段就惨遭淘汰,但显然这不是故事的全部。在之前的一年,一架飞机在途经都灵的苏佩尔加山时发生意外,造成31人死亡,而他们当中有多达18名当时意大利国家队主力成员。
毫无疑问,蓝衣军团的整体实力因此而大打折扣。首发11人当中8人遇难,这对一支球队的打击可以说是毁灭性的。俗话讲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意大利队在前往巴西时对飞机只字不提,全部选择了坐船。
励志故事
在决赛之前,几乎所有巴西球员都认为在家门口保持不败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就连国际足联主席雷米特都准备好了葡文般的祝词来迎接新科冠军。至于巴西足协,满怀信心的他们在赛前早已将刻有每名球员姓名的金牌制作完成,等待终场哨音的吹响。
除了上述人物,巴西的各大报纸也将重要版面纷纷留了出来,准备将球队捧杯那一刻的照片当作头版头条。有些心急的报社甚至在决赛前就做了回先知,已经将“巴西是冠军”几个大字放在最醒目的位置。作为回应,乌拉圭头号球星巴雷拉在街头买了一沓又一沓报纸,并将它们铺遍了更衣室,希望用这种方法激励队友。不得不说,乌拉圭的胜利来源于他们这种不服输的精神,而东道主用自己的高调狠狠地打了自己的脸。
最佳口才
在决战前接受采访时,巴雷拉还展示了一番自己的口才:“兄弟们,比赛是属于我们的,准备好大干一场吧。”
真的伤不起
在南斯拉夫同巴西的比赛开始前,南斯拉夫队员米迪奇(Rajko Mitic)不小心将头撞在了门柱上,当时鲜血直流,画面不忍直视。可偏偏在这时,当值主裁判大手一挥,示意比赛马上开始。抗议无果之后,南斯拉夫队只好先让米迪奇进入更衣室疗伤,暂时以10人应战。看到对手少一人应战,巴西很快就组织起了压迫式的进攻,并由阿德米尔率先打进一球。最终,巴西以2-0的比分拿下了对手,用一场胜利结束了首阶段小组赛。
以史为鉴
在这次决赛之后,巴西全国上下都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正所谓知耻而后勇,接下来桑巴军团的功绩可以说与这次失利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作为历史上唯一一届没有真正决赛的世界杯,1950年的夏天还是给我们带来不少难以磨灭的记忆。正如FIFA在日后所评定的那样,巴西与乌拉圭在最后一轮的冠军争夺战可以被看做所谓的决赛。这一次巴西人倒下了,但在不久之后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世界杯故事集③:1938年的记忆
世界杯故事集②:1934年的记忆
世界杯故事集①:1930年的记忆
更多【世界杯故事集】系列文章